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登录
立即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_tip!
登录
QQ登陆
微信登录
搜索
搜索
热搜:
川藏线
骑行北京
骑行攻略
骑行西藏
装备
新手
山地车
公路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苏州单车网
骑行论坛
骑行论坛
骑行装备
骑行装备
骑行知识
骑行知识
骑行路线
骑行路线与攻略
自行车库
户外品牌
户外品牌
户外保险
户外保险
快捷导航
自行车装备
人身装备
自行车配件
山地车保养
骑行经验
骑行技巧
骑行健康
骑行安全
美利达
捷安特
喜德盛
ucc
大行
闪电
死飞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苏州单车网
»
骑行论坛
›
骑友交流
›
骑行知识
›
关于国庆节金银山攀登事故澄清声明
推荐主题
厦门天竺山森林公园游玩攻略简介,厦门天竺
北京老舍茶馆游玩攻略简介,北京老舍茶馆门
上海上海玛雅海滩水公园游玩攻略简介,上海
阳朔龙颈河漂流游玩攻略简介,阳朔龙颈河漂
长沙白沙井游玩攻略简介,长沙白沙井门票/地
花莲七星潭风景区游玩攻略简介,花莲七星潭
返回列表
查看:
244
|
回复:
0
关于国庆节金银山攀登事故澄清声明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苦行僧
当前离线
积分
174828
窥视卡
雷达卡
苦行僧
发表于 2021-10-26 09: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国庆结束后,我司注意到登山圈以及媒体对金银山山难的关注,但部分传播及报道内容有失偏颇,模棱两可,对外界认知已经造成了一定误导。经我司慎重考虑,决定发布以下澄清声明并对本次国庆金银山攀登活动期间的所见所闻进行客观公开。
1-
辟谣:本次国庆节金银山攀登死亡事故并非发生在我司攀登队伍,而是一个半自助队伍!
2-
声明:我们团队从2018年初首登开发到如今运营操作金银山数年,积累的经验比较丰富,对金银山各方面环境都更了解。出于尊重死者,尊重事实以及尊重登山这项运动本身的立场,将这次事故的所见写出来我们责无旁贷。也希望以下内容能为各团队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本次国庆金银山攀登活动,据我们了解,包括我司在内至少有8家登山公司的队伍参与其中,而出事人员所在的队伍是由程某某所带领的半自助团队。因登山路线只有一条,一路上各队伍人员不可避免会产生接触和交流,这当中也包括我司协作人员与出事人员以及整个队伍。故我们团队对其中经过有一定了解。对于本次事故,我司再次默哀并对逝者表示惋惜,也希望各位山友和同行以此为鉴,从中吸取教训,万不能小觑金银山,提前将应急预案做好,避免以后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国庆完团后的这段时间,我司对自己队伍国庆攀登期间的见闻进行了一个收纳总结,我们在此以时间线为轴将其陈述出来。
10月2日,岷雅逍遥客登山团队到达金银山大本营,(BC营地海拔3750m)
10月3日,岷雅逍遥客团队在BC营地进行一天海拔适应、技术装备使用培训和安全讲解。
当天,出事人及其队伍到达金银山大本营。但由于各种原因,大本营安置不下他们的背夫,所以该队背夫与他们之间产生了一些意见,之后我们看到该队背夫在当天连夜返回草科。
10月4日,我们团队经过一天适应后出发前往C1营地
出事队伍也在当天一早前往C1营地,而他们的装备等物资则是雇佣另一家队伍的背夫帮忙背负。注:当时有一个队伍在10月3日前往C1营地,所以此队背夫于10月3日当天返回大本营,4日正好空闲,所以接了出事队伍的活。(C1营地海拔4850m)
10月5日,我们团队从C1前往C2营地。
在途中碎石坡上,我们的一名队员和陪伴攀登的协作与出事人员及其队伍中一名高级教练以及他们的带队领队程某某相遇。(C2营地海拔5500m)
这是当天的一些见闻经历:在碎石坡快走完的时,我们协作见那名高级教练在碎石坡横切路段的冰碛下方换冰爪准备从一旁的冰川直上,由于这条路线有很大的落石风险,出于好心我们协作及时提醒他不要待在那个沟槽处,会遇到冰碛落石砸下,很危险,并建议他走碎石坡。而期间刚好遇上几块落石从冰碛上面滑落而下与那名教练擦肩而过。但出事人员听到我们劝说后对我们协作说这是他们的高级教练,经验丰富,不用担心,我们协作人员便不再多言。之后路途上,两队收尾人员不时在一起休息,中间交流中了解到出事人员一些的信息和经历。一路上,我们的队伍内一名体能欠佳的队员(由1-1的协作陪同)与这名后来出事的老大哥一直处在各自队伍的末端。据回忆,从当日状态来看,这个老大哥跟人沟通时精神状态很清醒,虽有一定的高反略显疲惫,但尚未到影响人身安全的地步。至于他的体能水平,相信各位看到这里有一个初步了解了。上冰川后考虑到他体能欠佳,便也默认他使用我们路绳。
10月6日,我们团队从C2前往C3营地(C3营地海拔6100m左右)
而出事队伍当日行程是略过C3营地,直接从海拔5500m左右的C2营地直接去冲顶(金银山顶海拔6410)。这个行程在我们看来也是不甚合理甚至不现实。在金银山开发初期,我们团队也这样做过,结果便是半途而废无奈下撤。据回忆,出事队伍于当日早晨5-6点左右便从C2营地出发前去冲顶。大约7点,我们团队人员从帐篷出来还能看见出事人员在C2至C3途中的大雪坡上缓慢前行,而队伍其他人员已经和他拉开了很长一段距离。其中最危险的便是没有一个协作或者队员同他一起,当事人在无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独自攀登大雪坡。
这段大雪坡也是整个攀登过程的难点之一,因坡度等原因,容易发生滑坠事故。而他们先锋人员也并没在这段路上铺设路绳。说到这里不妨一个马后炮:在这种情况这种环境下,将出事人员置之不管,这种行为又是否合理,是否尊重,是否负责?
到早上八点多,我们队伍还在收拾整理营地的时候,再往上看,整个大雪坡上已经只有他一人,队伍其他人员早已翻过大雪坡没了身影。又过了一阵,大约八点二十多分,彼时的大雪坡,阳光尚未照达,雪依旧很硬,雪面较滑,所以滑坠后对一般队员来说更难制动。我们看到出事人员突然从大雪坡上滑坠下来,坠落的路程约一百多米。整个滑坠过程,一开始是头朝上滑坠;一段距离后,他身体调转了方向,最后在大雪坡底下的一个缓坡凹槽处停住了,而他的部分装备已滑落掉进了最下方的冰裂缝里。
当时营地的大部分人目睹了他的滑坠。随后,其他队伍里面的一名协作前去将该人员扶回营地休息(注:这名协作所在队伍比我们早一天上山并于5号下撤回到C2营地,计划6号撤回草科)。二人回到营地后,可以看到出事人员脸上血肉模糊,肢体行动不协调,可能是因为滑坠中受了些伤,同时体能消耗及情绪受惊导致的,但此时神智尚还清醒,跟人沟通顺畅,不存在障碍。
看到他并没有大碍,我们之后肯定会首要考虑自己队伍的安全。临行前,上文中要下撤的队伍问我们有没有草科的车辆联系方式,需要我们帮他们联系车辆到公路口(沟口)接他们。考虑到出事人员想跟他们一起下撤,所以最终敲定的是6人需要车辆。几方协商后,队长用卫星电话联系后勤安排车辆于下午6点在公路口等候。在他们到达大本营后用我们后勤人员的对讲机跟队长联系更改接车时间,但并没有提及出事人员的事情,也没有提及需要用车的人数变化。所以我们也一直以为出事人员跟他们一起安全下撤了。
下午4点左右我们队伍在冰裂缝附近碰上他们去冲顶下撤回来的队友,此时离C3营地尚还有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领队将那名队员滑坠的事情告诉了他们领队,但该领队不以为然,反倒问我们你们队员都这个状态了,怎么还往上继续带?然后我们协作劝他们抓紧下撤,毕竟撤至C2的时间肯定不早了,说不定晚上还会变天。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出事队伍当日应该是打算回到C2营地休整的,因为他们的帐篷等装备物资尚留在此处,帐篷也还未拆。而如果继续下撤至C1,他们队员的体能等各方面状态也不足以支撑并且时间会很晚,天黑后下那段碎石坡是很危险的事情。
10月7日,我们团队成功冲顶后开始下撤到C1营地
晚上6点多,于C2撤至C1的碎石坡上发现了已经死亡的出事人员,但未见到出事人员所在队伍的其他人士,故在这里进行一些照片和视频的取证然后撤至C1营地。
所以这里就有四种可能
第一:出事人员是在6号跟着当天下撤队伍一起下撤,但中途因个人体力不支等原因赶不上该下撤队伍,最后落单出事
第二,6号当天出事人员所在队伍到C2营地以后有协作或者领队继续下来陪同他一起下撤然后出事的
第三,出事人员所在队伍到达C2发现营地无人并没有协作下来寻找,死亡后**在碎石坡上摆了整整一天。
第四,出事人员所在队伍的领队第二日继续下撤至碎石坡时发现该人员已经死亡。
情况究竟如何,是否像出事人员所在队伍所说的那样,或者当初媒体平台所描述的那样仅因疑似高反死亡?我们已无从知晓。当我们下撤路上再次遇见他时,已经没有呼吸,浑身僵硬死亡多时。
下山后,我们听到的一些说法是当时他们的领队把他从C2营地拖至碎石坡时,人就已经不行了。之后他们领队和其他人先下山去叫救援而把他独自一人留在上面等候营救;更有甚者说是当事人看救援费力,在意识清醒的状态要求放弃救援。可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他们队伍的协作下来叫救援是在7号而不是6号,这个时间线是对不上的。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出事人当日并无他们自己队伍协作陪同下撤,事发后**就那样在上面放了整整一天。或者出事的当事人压根没有和其他队伍一起下撤,而是滑坠受伤后在C2营地又住了一晚!
发现当事人位置
10月8日C1营地下撤至草科。
由于我们队伍是所有国庆节金银山攀登队伍当中最后下撤的队伍,当天上午我们的协作团队和队长一直说要不要联系一下这个出事队伍,毕竟出事队伍和大家都认识,要不要帮忙,当时队长联系了成都后勤,然后联系了出事队伍的领队,但对方领队说的等家属来了再说。随后该领队又跟我们队长通了卫星电话但并未提及其他,只是问了C1还有一个他们队员,问队长那个队员状态如何,回应说的那个人没啥问题。后我们收拾了C1营地的垃圾和装备,就下撤回草科了。
综上,对于本次事故,作为局外人,我们本可以在事情已经逐渐平息的时候选择沉默。而在事故已盖棺定论之时发声,好像格外不明智,期间我们也受到了许多质疑甚至攻击,说我们颠倒是非,说我们蹭热度,甚至说我们不尊重死者。
我们也在此发出几个反问:
第一,在这时候蹭热度有我们什么好处,是能更好宣传我们自身扩大我们的影响力吗,不过是写了一些所见所闻后被群起而攻之罢了
第二,说我们颠倒是非,但从事发至今,我们一直都被外界误会,到今天才出了这样一篇文章正式回应。我们又何必通过抹黑他人来证明自己,通篇不过是写一路见闻罢了。
第三,说我们不尊重死者,但在10月8日下撤回草科不久后便有媒体在网上传播图文了,请问他们又是否尊重死者,他们又是否得到了当事人或者其家属的同意;再者,出事人员活着的时候没协作陪伴,甚至从滑坠到死亡期间都没有一个队友或负责人陪同,他们是否又尊重逝者,活着的时候无人问津,死后却被他们要求各方尊重。我们如今不过是公开所见所闻,就被攻击说不尊重逝者,这不是典型的双标吗?
在如今这个死无对证,舆论又先入为主、尽是一家之言的情况下,我们选择站出来发声正是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对死者家属的尊重,对事实的尊重以及对高山向导这份职业的尊重。纵使被千夫所指,我们也无所畏惧。不为其他,只为更好还原事情本身让大家能更详细了解事情经过。让大家知道事情并不是像外界所传的那样只是疑似高反死亡,其中有疏漏的地方,也欢迎各方知情人士提供资料补充。
作为最早开发金银山的公司,我们也在此劝告各位同行不要小觑这座山峰的难度强度,不要轻视他存在的风险,提前做好紧急预案和安全把关;也劝告广大山友,即使有一个靠谱的向导或者团队,也请量力而行,登顶只是一个过程,只有平安回家,才是完成整个攀登。
逝者已矣,来者可追。请各位认清身边的人与事,不要人云亦云。
写在文末,有关金银山的应急预案,我们会根据本文发出之后的反响再判断是否需要写出供大家参考。
最后,欢迎各位同行加入金银山,希望以后的攀登路上,我们都能守望相助,共享攀登!
我们
,
队伍
,
营地
,
下撤
,
出事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szriders.com/thread-34155-1-1.html
相关帖子
•
库伦银沙湾景区-通辽库伦旗库伦银沙湾景区旅游指南
•
徒步喀纳斯之欢腾的小黑湖
•
梅里北坡记
•
杰哥 - 张艳杰 | 户外教育是我这一生都要干的事。
•
无腿勇士鲁斯塔姆·纳别耶夫攀登马纳斯鲁峰全过程
•
金冰镐奖得主齐默尔曼:气候变化让登山变得更为困难
•
甘肃漠葛沙漠露营基地-酒泉市敦煌市甘肃漠葛沙漠露营基地旅游指南
•
我曾站在每个城市的高岗上……
•
高山协作与临时雇主的那些不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